6月29日,由商務部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水生動物健康管理和檢驗檢疫研修班”順利開班。同日,“發展中國家綠色漁業產業政策及發展規劃研修班”成功結業,江蘇省商務廳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副處長趙宇虹,淡水中心黨委委員朱健出席了開班儀式并致辭。活動由淡水中心國際合作與教育處處長敬小軍主持。


趙宇虹副處長表示,中國自2013年向世界發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積極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使更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她希望江蘇能充分利用淡水中心搭建的“一帶一路”漁業合作平臺,在后疫情時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經貿合作、人文往來再出發,共創全球綠色發展的美好明天。

朱健委員在開班致辭中提到,淡水中心作為FAO水產養殖及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長期致力于開展水產養殖南南合作,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當前全球疫情和各種風險挑戰,中心以實際行動加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努力與學員國共同構建新興市場漁業合作機制,共同駛向漁業合作的綠色未來。


淡水中心通過精心組織專題講座、“破冰”團建、國家報告等多種形式,加深了學員對中國綠色漁業發展模式的認同,為中國與學員國在漁業和水產養殖深入合作提供了新契機,為“發展中國家綠色漁業產業政策及發展規劃研修班”畫上圓滿句號,來自贊比亞畜牧漁業部的學員代表Lumbo Mwimanzi先生在結業式上表示,學員們通過研修加深了對中國綠色漁業發展產業化和漁業資源保護政策的了解,中國作為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擁有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與管理經驗,值得廣大發展中國家學習借鑒。


兩期研修班共有來自埃及、肯尼亞、贊比亞、埃塞、尼日利亞、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圭亞那、巴拿馬等11個國家的69名學員參加。淡水中心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水產養殖研究室、生物技術研究室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也應邀參加活動。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