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戈賢平研究員赴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青島、日照、連云港綜合試驗站開展跨體系交流。


在青島綜合試驗站,戈賢平首席一行詳細了解了日本對蝦生態調控健康養殖技術。該技術是從生態系養蝦的技術角度出發,模擬自然環境食物鏈關系,使蝦池成為一個高度活化的人造生態體系,使對蝦體質健康,生長迅速,免疫力增強,進而達到防病的效果。
在日照和連云港綜合試驗站,調研組查看了凡納濱對蝦工廠化養殖系統。該系統通過對系統內的水質、溫度、飼料投喂、污水處理等進行管理控制,達到養殖水體循環利用和“零”排放,是一種高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

交流過程中,戈賢平首席肯定了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在我國蝦蟹生態和高效養殖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他表示,蝦蟹生態和高效養殖模式為大宗淡水魚的綠色養殖提供了重要借鑒,提供了新的思路;跨體系交流對于破解體系發展難題和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次調研,對大宗淡水魚體系更好的開展體系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今后將進一步加強跨體系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


期間,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淡水蝦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科學家、淡水中心劉波研究員對3個綜合試驗站使用崗位自主研發的“飼酵優”菌種的中試試驗效果進行了查驗,實驗結果顯示“飼酵優”可對全價配合飼料發酵,促進蝦攝食,提高抗應激能力,并起到提高飼料轉化率和營養消化吸收,達到促進生長作用。
中心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處處長張成鋒研究員,何義進研究員,科學養魚雜志社常務副社長趙永鋒副研究員;青島綜合試驗站蓋春蕾站長,日照綜合試驗站王君霞站長,連云港綜合試驗站陳百堯站長等一同參加活動。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