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網、中國網、中國農網、農民日報、澎湃新聞、聯合國計劃署官方公眾號等20多家媒體平臺對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最新國際合作成果進行了報道并給予高度評價。
盡管疫情對開展國際合作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中心依然積極克服不利因素,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僅2022年下半年就相繼成功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淡水漁業產業創新研討會、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江蘇)啟動儀式、第二屆“‘一帶一路’國家漁業經貿合作云洽會”,協辦全球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聯盟(GSAAP)第一次成員大會等多項國際合作活動。


其中,首屆“一帶一路”國際淡水漁業產業創新研討會的召開,得到了人民網、中國網、《農民日報》、世界糧食計劃署官方公眾號的共同關注。人民網在引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國際合作處處長于沛民講話,評價此次活動“將為國際淡水漁業發展搭建有效交流平臺,有利于淡水漁業產業科技創新合作,有利于知識分享和技術轉移,有利于完善淡水漁業產業鏈和供應鏈,有利于全球淡水漁業產業邁向更高水平”。中國網引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講話對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意義給予肯定,“希望本次研討會能促進淡水漁業產業的技術創新,為發展中國家分享解決方案和交流經驗提供重要機會”。《農民日報》以“用科技創新推進全球漁業可持續發展”為題對此次研討會進行了專題報道,引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講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作為我國漁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一直致力于建設漁業前沿科學創新高地、核心技術發源地和成果轉化應用基地”,高度肯定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全球漁業科技合作中的作用。世界糧食計劃署官方公眾號更是直接指出本次研討會對深入開展南南合作的實踐意義,“世界糧食計劃署農村發展卓越中心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將圍繞改善小農生計、提升小農氣候變化應對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探討如何共同開展南南合作”。

中國農網認為,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江蘇)的啟動,將通過強化中非人才培訓、科技交流與技術示范,不斷提升中國與非洲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拓展非洲國家漁業產業發展空間,以中國漁業智慧與中國漁業方案參與全球治理,為非洲國家消除饑餓與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作貢獻。《農民日報》引用淡水中心徐跑主任講話對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下一步工作給予認可,“未來淡水中心將繼續積極探索養殖技術和模式來提高產量,向世界輸出羅非魚養殖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澎湃新聞在有關報道中指出中心長期致力與非洲國家共拓漁業產業發展空間符合非洲國家國情,“非洲國家研討班的舉辦旨在推廣適合非洲國家國情的羅非魚養殖技術,推動非洲羅非魚養殖產業發展持續邁上新臺階,進一步拓展非洲國家漁業產業發展空間”。
重點報道鏈接:
人民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545931442972077&wfr=spider&for=pc
中國網:http://cn.chinagate.cn/news/2022-08/19/content_78380137.htm
農民日報: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0901/20220901_006/20220901_006_6.htm;
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1222/20221222_006/20221222_006_2.htm
中國農網:http://www.farmer.com.cn/2022/12/14/99903899.html
澎湃新聞: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92275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cwMzA0NQ%3D%3D&mid=2650545895&idx=1&sn=9f152d14b696094474c14aba23b9bcb9&scene=45#wechat_redirect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