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商務部主辦、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辦的“塞拉利昂漁業資源管理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在南區國際會議廳舉行開班儀式。這是疫情后中心承辦的首個來華培訓項目,也標志著中心線下援外培訓工作正式重啟。江蘇省商務廳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處孟剛處長、鄭琳女士,中心主任徐跑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開班儀式。儀式由國際合作與教育處處長敬小軍主持。

開班儀式上,孟剛處長致辭說道,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中國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積極向其它發展中國家提供科技援助,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他希望借助此次培訓平臺,延伸和擴大效果和作用,積極促進江蘇與塞拉利昂開展更多雙邊貿易與投資合作。

徐跑主任表示,淡水中心作為FAO水產養殖及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長期致力于開展漁業國際合作與交流,為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發展及世界糧食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開班標志著中心國際交流合作再次揚帆起航,他誠摯歡迎更多國際友人來中心交流訪問,共享漁業發展新機遇。他希望在培訓中,學員們能夠積極與中方漁業管理者、專家及學者互動交流,共同探討漁業資源管理、水產養殖、漁產品加工等技術管理專題,為塞拉利昂漁業發展的美好明天獻計獻策。

塞拉利昂漁業和海洋資源部的Moses Kamara先生作為學員代表進行發言,并向與會嘉賓贈送了象征“友誼與和平”的特色紀念品。

此次培訓共計21天,共有來自塞拉利昂漁業和海洋資源部的25名學員參加,中心安排了豐富的培訓內容并組織學員赴北京、江蘇等地調研考察。
又訊,由商務部主辦、淡水中心承辦的“發展中國家增值漁產品開發與市場體系建設研修班”以線上舉辦形式同日開班,來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塞拉利昂、坦桑尼亞、加納、泰國、緬甸7國的14名學員將參加為期21天的線上培訓。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