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承辦的“長江南通段張靖皋長江大橋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如皋段刀鱭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水域順利舉行。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央電視臺、江蘇電視臺、南通電視臺、南通日報、如皋融媒體等多家媒體報道。


本次增殖放流活動是張靖皋長江大橋工程對長江如皋段刀鱭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影響生態補償內容之一,南通市農業農村局在工程補償基礎上,為活動提供了10萬尾暗紋東方鲀。此次共計放流中華鱘、暗紋東方鲀和胭脂魚等11余萬尾。其中,淡水中心聯合長江水產研究所,特別為本次活動提供了200尾體長大于70cm的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在長江資源量和可繁殖個體數量十分稀少,需要人工投放以對天然水域中華鱘資源進行持續補充。

活動現場,淡水中心科研人員通過展板講解、發放宣傳冊等途徑開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

淡水中心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在長江下游開展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為多項涉水工程提供生態補償方案并協助實施,為長江下游生態保護提供重要支撐。近年來,中心在水生生物生境修復、涉水工程對漁業水域的影響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并積極向社會公眾宣傳和展示水生生物保護的研究成果,為切實踐行“長江大保護”貢獻科學力量。

據悉,南通市及下轄的如皋市、啟東市、海門市、通州區等市縣的農業農村局,長航公安如皋派出所、如皋市長江鎮、如皋市綠色科普志愿服務協會等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均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
(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