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帶隊赴甘肅臨夏永靖、白銀景泰等地開展產業調研和技術指導。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徐利群、漁業技術推廣總站黨委書記丁豐源,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工程化養殖崗位科學家徐鋼春研究員一同參加調研活動。

在臨夏永靖縣,專家組實地考察了大宗淡水魚池塘養殖、特色冷水魚養殖、水庫網箱養殖、特色休閑漁業、大水面增養殖、三文魚養殖及水產品加工等情況,現場交流了大宗淡水魚集中連片標準化池塘養殖模式的尾水治理技術、水庫網箱養殖的病害防控和飼料精準投喂技術。專家組表示,黃河流域的漁業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積極推進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模式。在劉家峽,專家組建議要抓住當前全國大力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契機,充分發揮劉家峽等地湖泊水庫在防洪、供水、生態、漁業等多方面的功能,大力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和漁旅融合綜合經營模式,實現“一水多用、多方共贏”。

在白銀景泰縣,專家組先后考察了當地陸基設施化循環水養殖、蝦蟹魚綜合養殖及農漁綜合養殖經營模式等。“十三五”以來,景泰縣充分利用鹽堿回歸水和棄耕鹽堿地,通過“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漁農并重、修復生態”等方式,因地制宜發展大宗淡水魚、鱸魚、羅非魚和南美白對蝦等多品種鹽堿地水產養殖,實現鹽堿地綜合利用。專家組對當地發展鹽堿地養殖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總結鹽堿地治理及水產養殖技術經驗,結合微生物、耐鹽植物等生物修復技術,走出一條“以漁制堿”的高質量產業發展之路,帶動區域鄉村經濟發展。
期間,專家組還詳細詢問了淡水中心新品種福瑞鯉2號在甘州區、靖遠縣、景泰縣、永靖縣、白銀區等地的養殖新模式試驗示范效果。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白銀市景泰縣等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淡水中心任鳴春研究員、唐永凱研究員、繆凌鴻副研究員參加了本次調研。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