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江蘇啟泓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擔的“錦鯉種質資源分析及新品系繁育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CX〔21〕2029)進行現場驗收。淡水中心董在杰研究員參加驗收會。

該項目開展了不同體色鯉的種質資源評價,以錦鯉(紅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白寫、淺黃、黃金)和福瑞鯉2號(青灰、全紅)8種不同體色鯉為研究對象,采用簡化基因組測序挖掘到大量SNP分子標記,系統開展體色、生長性狀關聯的QTL定位分析,確定用于選育個體的潛在分子標記特征,構建SNP標記的遺傳圖譜,進一步確定與紅色、白色及生長性狀關聯的QTL信息。同時對紅白錦鯉早期發育關鍵階段轉錄組信息進行了分析,對各個時期特異性和共享性表達的基因進行鑒定,并對各期的差異基因進行分析及表達模式的梳理。通過GO和KEGG數據庫對顯著差異的基因進行功能注釋,并對來自不同代通路的15個基因和9個參與黃色素細胞和紅色素細胞沉著分化的關鍵基因表達水平進行了定量檢測。并開展福瑞鯉2號與錦鯉(紅白、大正三色、火鯉)的雜交、選育工作,進行新品系的培育。開展錦鯉雌核發育及基因編輯的種質創制,獲得雌核發育紅白、大正三色及昭和三色的育種材料,借助CRISPR/Cas9編輯手段,對類胡蘿卜素代謝關鍵基因(bco1、bco2)及黑色素合成通路基因asip進行了修飾,獲得了一批新的種質材料。項目實施3年以來,新品系累計推廣養殖面積約11000畝,總產值2.5億元,新增產值3843萬元。

在江蘇啟泓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驗收專家組進行實地考察、聽取匯報、查閱材料、質詢交流,一致認為:該項目通過雜交、選育、雌核發育、親本等技術,獲得體色質地優良、體型勻稱的錦鯉新品系1個,育種材料3個。項目執行期間,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受理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論文2篇);培養碩士2名,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各1名;1人獲江蘇新時代“蘇農匠”榮譽稱號。

對照合同,該項目在核心示范基地完成規定的各項任務,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現場驗收。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