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不同羅非魚群體耐鹽生長比較及耐鹽新品系選育的研究”項目中期交流會在無錫召開。淡水中心副主任邴旭文,水科院國際合作處副處長王佳迪出席會議。該項目負責人淡水中心強俊研究員、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Mohamed Fekri Badran副教授及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會上,邴旭文副主任表示,中埃兩國的深厚友誼為雙方漁業科技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淡水中心作為國內羅非魚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優勢單位,與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等多家機構開展了全方位的科技合作和人員交流。該項目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合作伙伴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研究進展順利,成果顯著。該項目不僅對加強中埃漁業科技合作與國際交流,促進中埃羅非魚養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還為全球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強俊研究員、Mohamed Fekri Badran副教授分別對目前雙方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的進展情況和主要成果進行了詳細匯報。淡水中心聞海波研究員提出,要注重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中埃雙方的合作模式值得在國際上推廣借鑒,希望未來雙方能在更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最后,王佳迪副處長在總結中對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肯定,并對所有參與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她強調,耐鹽紅羅非魚新品系的選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希望各方繼續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推動項目早日取得圓滿成功。
本項目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升羅非魚在鹽堿水域的養殖能力,推動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是探索新時代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新舉措的良好契機。此次中期交流會的成功召開,不僅為項目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預示中埃雙方的深入合作將為全球水產養殖業繁榮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生物技術研究室、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