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的持續干旱給當地的漁業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為了解旱災實際情況,做好漁業抗旱救災科技支撐工作,6月5日,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帶領鰱鳙魚育種與種質資源崗位專家鄒桂偉研究員、細菌性病害防控崗位專家謝駿研究員、芙蓉鯉鯽育種團隊長沙綜合試驗站伍遠安站長、鯉魚復合育種崗位團隊成員等趕赴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開展抗災工作,現場調研旱災情況,開展技術培訓,以及苗種和微生態制劑等捐贈工作,將體系最新育成的新品種親手送到示范戶手中,發放新品種養殖技術手冊、大宗淡水魚類安全生產等書籍資料300份,鼓勵受災養殖戶積極應對,努力工作以減少旱情帶來的損失,爭取最大的養殖收益。戈賢平研究員在魚苗贈送儀式上表示,體系將繼續關注云南抗災自救,充分利用體系技術優勢,不遺余力地幫助當地漁民恢復生產。云南省農業廳領導全程參與魚苗捐贈活動,并表示將盡一切力量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為受災區提供支持,對體系專家團的到來和長期對云南省漁業發展的關心和幫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大宗淡水魚類產業體系的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對云南旱情也十分關注,紛紛利用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為抗旱救災提供幫助。據統計,從4月中下旬到5月底,已先后為昆明綜合試驗站示范縣提供了長豐鰱水花500萬尾、芙蓉鯉鯽水花200萬尾、福瑞鯉烏仔50萬尾,以及微生態制劑250千克,有效解決了試驗站 6個示范基地實驗苗種供應等問題,并通過他們帶動了周邊受災漁民生產自救。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深深感受到產業技術體系在應對產業突發事件中的團隊技術優勢。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將通過分布在全國25個省、市、區的30個綜合試驗站密切關注區域產業突發事件,積極為區域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據悉,自2010年以來,云南省氣候變化異常突出,降雨偏少,特別是昆明、昭通、曲靖、紅河和文山等州市干旱程度重、持續時間長,給云南省漁業生產帶來了較大影響。至2012年2月6日,旱災造成云南省漁業受災養殖面積36.2萬畝,其中池壩塘受災11.7萬畝,水庫養殖受災面積18.2萬畝,稻田養魚受災面積6.3萬畝。水產品損失3.48萬噸,漁業經濟損失達4.05億元。云南災情引起了大宗淡水魚產業體系的高度重視,昆明綜合試驗站及時將受災情況統計上報,制定了應對方案,并在第一時間將云南的受災情況反饋給農業部漁業管理部門。昆明綜合試驗站組成工作組,到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查看旱情,出動技術人員1814人次、抗旱救災車211次,深入災區對養殖戶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發放漁業抗旱救災技術資料3731冊,及時落實各項抗旱救災措施,組織水產專業市場對達到上市規格的成魚及時進行銷售,做好魚病預防工作,舉辦水產技術培訓班,提高漁民的養殖技術水平,力爭將干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科研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