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中心副主任、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應邀做客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就漁業如何開展洪澇災害的防控和管理參加訪談。
自入夏以來,長江中下游沿江、淮河上游和松花江流域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部分省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這次從南到北的洪災對多地的漁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破壞,很多基礎設施被沖毀,致使漁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并且年初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也對漁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有效應對罕見洪澇災害,做好防災減災工作、迅速恢復漁業生產,根據農業部漁業局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大宗淡水魚體系的技術支撐作用,戈賢平副主任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議:一是在汛期來臨之前做好成魚銷售、池邊網具加固和池塘排水疏通工作;二是洪災過后盡快修復受損的養殖設施;三是查清損失并適當增補苗種;四是在沒有苗種補充的情況下,可以對池塘清淤,為來年生產打下基礎,也可以對池塘進行綜合利用,如種植蔬菜,以彌補損失;五是建議政府給予受災漁民適當補貼并提供苗種和技術服務。針對如何阻斷大面積疫病流行傳播,建議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對池塘進行消毒,同時,為了避免對魚吃食造成不良影響,最好使用溫和性消毒藥物,如生石灰;二是政府部門應該對公共水域進行消毒處理;三是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提高魚的抗病能力。
戈賢平副主任表示,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將此次抗災復產視為一項非常迫切的重點工作,目前,體系中的25名崗位專家和26個綜合試驗站正積極趕赴災區生產第一線了解其技術需求,給漁民提供急需的優質苗種、漁藥、飼料添加劑等生產資料,采用技術服務、培訓等方式指導恢復生產工作,竭盡全力幫助廣大漁民共渡難關。
本次訪談鏈接:http://sannong.cntv.cn/special/hlzh/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