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執行專家組成員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在江蘇無錫召開了2022年第一次執行專家組會議,會議由體系首席科學家戈賢平研究員主持,執行專家組成員全體參加了會議。

會上,戈賢平首席組織討論了體系“十四五”發展方向和任務內容。會議強調,體系的發展要堅持面向國家戰略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切實服務鄉村振興及“雙碳”目標,重點圍繞大宗淡水魚的種業振興和提質增效,確保水產品安全供應。會議提出,崗位科學家要從品種培育、健康養殖模式、工程化設施、數字化智能裝備、水產品品質與質量安全等方面合力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綜合試驗站要結合區域特色,突出技術成果的試驗示范,加強高顯示度的核心示范點建設,增強示范帶動和輻射效應。會議要求,體系崗位科學家和站長要進一步落實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周云龍司長在首席科學家培訓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開拓新思路、開創新作為,將專家和站長的作用最大化發揮。

專家們一致肯定了體系在解決產業技術問題、服務產業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并針對在任務開展和組織實施中存在的崗站協調力受限、技術創新聯合度不足、技術成果“落地”困難等問題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

本次會議上,執行專家組還審議通過了2021年體系聘用人員考評結果、2022年管理工作計劃,討論了體系公眾號設立等工作。
據悉,此次為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十四五”新成立執行專家組的首次會議。新專家組由13人組成,包括首席科學家、6位功能研究室主任、4位崗位科學家代表和2位綜合試驗站站長代表。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