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張桃林副部長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日期:2017-01-22 11:51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大 中 小 ]
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農業部副部長 張桃林
(2016年1月26日)
新年伊始,我代表農業部、代表韓長賦部長對水科院全體干部職工致以新年的慰問,對獲得2016年度院科技進步獎和大漁創新獎的同志們表示熱烈祝賀!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漁業漁政工作會議召開不久,水科院專門召開年度工作會議,研究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和要求,總結2016年工作情況,謀劃2017年重點工作,非常及時、非常必要,也體現了水科院領導班子扎實積極的工作作風。
自從分管水科院工作以后,我每年都參加院里的年度工作會議,今年是 “九年一貫”了。能夠和大家共同見證水科院科技創新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我感到由衷的高興。2016年對水科院來說是比較特別的一年,部黨組對院班子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7月份崔利鋒和鄧偉同志到院里工作,張顯良同志離開院里到漁業局工作,12月份于書洲同志到院里工作,鄭志靈同志離開院里到機關服務局工作。雖然班子成員變動比較大,但水科院的工作井然有序,堅持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以依靠科技創新支撐漁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推動漁業綠色發展為核心,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構建現代漁業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推進漁業科學技術研究和全院改革發展工作,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一是繪就了“十三五”全院發展藍圖。水科院歷來十分重視科學謀劃和頂層設計,在2009年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并通過部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在此基礎上,2016年又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和部黨組中心工作進行謀劃設計,形成了全院發展“十三五”規劃和6個專項規劃,各單位也面向“十三五”進行了相應的謀劃設計,整體上形成了目標清晰、重點明確、措施具體的規劃體系,為指導全院“十三五”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重大項目立項取得可喜進展。我的印象中一些項目是長期努力的結果,比如國家級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初步設計獲批,2艘3000噸級海洋漁業綜合科學調查船已經落實承建企業,2017年就可開工建設。也有的重大項目是搶抓機遇加強協調的結果,比如“長江、西藏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立項啟動,水科院做了大量組織協調和前期研究準備工作,部里有關司局給予了大力支持。這些項目將為水科院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推進。院所在資源很有限的前提下努力創造條件,深入推進“5511”人才工程,取得積極進展。科技人才隊伍的結構日益優化,中青年拔尖人才不斷涌現,展現了較好的發展趨勢。部分所站班子建設和干部掛職、扶貧、援疆援藏等工作有力推進。雖然當前也遇到一些人才競爭的困難和問題,但只要我們堅持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持續推進,相信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當然,水科院除了以上概括的三點以外,還有不少其他方面的成效,利鋒同志將在工作報告中作更全面、更系統的總結。回顧過去,主要是為了發揚成績,更好地面向未來。
同志們,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漁業生產大國、水產品貿易大國和主要遠洋漁業國家。全世界養3條魚,就有2條是中國的。當前,在大多數農產品貿易逆差的情況下,水產品是順差,充分表明我國漁業作為我國戰略產業的重大意義。近年來,我國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成效初顯,養捕結構優化,比例提升到74:26;品種結構優化,品質好、效益高的特色品種成為養殖的主攻方向;價格回升,去年1-11月,海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同比上漲7.57%,淡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同比上漲2.84%;加工與貿易走出低迷,休閑漁業蓬勃發展,漁民收入保持高于全國農村居民增長的勢頭。但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我國漁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漁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集中顯現。“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必須著力轉變粗放的資源利用方式、養殖生產方式、經營和管理方式,調整優化漁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區域布局和要素配置,打好長江流域大保護、近海過剩產能疏導、水產品質量安全提升、漁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升級、捕撈漁民轉產轉業、遠洋漁業規范有序發展等“六場硬仗”,不斷提高漁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和組織化程度,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創新是引領漁業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力量,“十三五”的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
近年來,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央對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等都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闡述了中國特色科技創新道路的豐富內涵、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為推動新時期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了重要遵循。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明確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全國農業工作會圍繞這個主線提出了“四推進一穩定”的重點任務,這對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6年9月12日,韓部長專程來水科院調研座談,要求水科院切實肩負起時代責任,不忘初心,奮力開拓,當前尤其要認真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在引領中國漁業科技發展、促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等方面走在前列,為加快現代漁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水科院作為我國漁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要深刻把握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需求,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和部黨組工作要求上來,進一步轉變創新思路,強化科技創新在保供給、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綠色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這是水科院神圣光榮的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里,我再提幾點希望。
一要聚焦漁業科技創新重點,增強科技供給。堅持“頂天立地”的創新方向。既要著眼長遠,做好漁業基因組學、分子育種等前沿研究。又要立足當前,系統加強資源養護與生態修復、現代種業、健康養殖、病害防治、水產品加工、節能環保、漁業裝備升級、漁業信息化等共性與關鍵技術研究,強化稻漁綜合種養、鹽堿水養殖以及增殖漁業、休閑漁業等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突破和培育一批國際領先、對現代漁業有革命性影響的重大品種、技術和裝備,為現代漁業建設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院所活力。發展漁業科學技術事業要依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要以科研成果權益收入分配改革為重點,研究出臺適應漁業科技創新特點規律、符合水科院發展實際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配套措施,建立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制度,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完善以問題為導向的科研組織方式、以分類考核為核心的科技評價與績效管理機制,改革完善基本科研業務費使用方式,進一步完善科研投入機制、穩定支持機制。
三要積極推進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凝聚科技合力。今年農業部就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召開了兩次專題會議,堅持不懈地加快推進聯盟建設,促進聯盟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支撐作用。水科院要更好地融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按照明確主攻方向、加強組織協調、創新管理機制、推進科企合作、強化齊抓共建、加大支持力度的總體要求,牽頭建設好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形成漁業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把這項工作作為推進全院漁業科技創新、帶領和引領全國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聯盟建設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四要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要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和“5511”人才工程,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匹配、結構合理、優勢明顯的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要強化領軍人才的培養力度,引進、培養和造就一批在前沿學科和基礎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強化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養力度,為青年人才奮勇創新、脫穎而出提供展示舞臺。統籌科學研究、產業支撐、成果轉化和科研管理隊伍的協調發展,確保干事創業人才濟濟、院所發展后繼有人。
同志們,加快漁業科技創新步伐,發展現代漁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水科院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指出,上下同欲者勝,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我們齊心協力、求實創新,努力開創漁業科技工作新局面,為漁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再過一個多星期就是春節了,借此機會,我代表農業部,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