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無錫科技界再傳捷報,在24日舉行的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培育的“太湖1號”青蝦不負眾望榮獲一等獎,無錫“青蝦王”再次大放光彩。
“太湖1號”雜交青蝦是中國水產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育種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傅洪拓帶領團隊歷經多年刻苦攻關培育的青蝦優良新品種。由于增產增效顯著,“太湖1號”種蝦供不應求,已成為養殖戶搶購的寶貝。
昨天在接受采訪時傅洪拓介紹,青蝦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蝦類,年產值達100億元左右。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青蝦養殖業的高速發展,部分養殖戶急功近利,將銷售剩余的青蝦作為來年的親本,近親交配,導致出現了嚴重的品種退化現象。為了培育出最優秀的青蝦品種,傅洪拓帶領項目組在國際上首次突破沼蝦類人工種間雜交技術,并通過青蝦與海南沼蝦雜交以及多代回交選育,獲得了雜交青蝦“太湖1號”新品種,這也是國內外人工育成的第一個淡水蝦蟹類新品種。
“在同等養殖條件下,‘太湖1號’青蝦生長速度提高30%以上,單位產量增加25%左右。”傅洪拓自豪地說,經多次對比實驗證明,與同等養殖環境下的普通青蝦相比,“太湖1號”不僅個頭比較大,口感清甜,而且身強體壯,抗病能力提高,大大降低了漁藥的使用量,是如今名副其實的“青蝦之王”。
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還講了一個小故事,當初在給這個新品種青蝦命名的時候,起先頗費思量,后來當湖風吹來,窗外波光粼粼,大家靈光一閃:既是在太湖之濱誕生的,何不就叫“太湖1號”呢?“現在越想越覺得這個名字好。”徐跑說,作為在錫的科研單位,服務地方經濟大局是應盡的職責。他還透露,研究中心正在計劃培育、改良更多的魚類新品種,力爭讓無錫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淡水魚種質基地。
據統計,僅截至去年初,“太湖1號”青蝦就已累計繁育蝦苗65.3億尾,示范推廣14.5萬畝,實現經濟效益5.1億元。記者還了解到,省有關部門已經決定,爭取2012年在南京、蘇州、常州及蘇北地區建立4個“太湖1號”青蝦良種場,力爭2年內將“太湖1號”青蝦養殖產量提升到全省青蝦總產量的50%。
(轉載自《無錫日報》2012-2-26,原文鏈接地址:http://www.wxrb.com/node/kandian/2012-2-26/E6KK028DA2622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