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cqwym"></samp><strike id="cqwym"><menu id="cqwym"></menu></strike>
  • <ul id="cqwym"></ul>
  • |
    簡體 繁體
    今天是: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信息 > 媒體焦距 > 正文
    媒體焦距

    【中國科學報】 授人以漁,筑夢“一帶一路”

    日期:2017-06-29 00:00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

        江南福地,太湖之濱。在“中國養魚之父”范蠡先生撰寫世界第一部養魚專著—《養魚經》的地方,一個幽靜、美麗的園區依山傍水而建,里面魚池連片、綠樹紅花,常有不同膚色的科研人員結伴而行、交流互動。這里就是國際漁業界耳熟能詳的“FFRC”—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淡水漁業中心”)。

        36年來,在這個全國小有名氣的漁業科研單位里,一批批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漁業官員和技術人員學成歸國,帶走了中國的“養魚經”,也為中外漁業合作搭建起一座友誼之橋。

    “走出去”十分必要


        近年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來看,都位居世界前列。據了解,中國漁業總產量占到世界漁業總產量的40%,最值得一提的是水產養殖,占到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61%。科技的進步引領著我國水產養殖業蓬勃發展,中國漁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從國內現狀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需求也逐漸擴大。水產品在保障食物安全、食物營養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統計,我國水產品占人們日常蛋白食用量的四分之一。

        “然而,我國水域生態環境變化和漁業資源壓力直接制約著漁業發展,為水產品供給戴上了‘緊箍咒’,漁業發展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走出去’十分必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水科院)院長崔利鋒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普遍存在漁業發展落后、漁民收入不高等問題,有些還存在糧食短缺、營養不足的問題。不過,這些國家有不少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水域條件適合漁業發展。

        “我們可以通過漁業投資、人才培訓、外派專家等形式,來幫助這些國家進行漁業生產、開展水產養殖等,解決水產品市場供應、食物安全、漁民增收等問題,同時與他們建立漁業合作關系。”崔利鋒表示,我國漁業‘走出去’有利于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雙方各取所需,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技術援外效果顯著


        早在1978年,經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組建議,征得我國政府的同意,水科院決定建立集漁業技術研究和培訓為一體的國際性漁業培訓機構——亞太地區綜合養魚研究和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培訓中心)。

        三年后,培訓中心開辦了第一期綜合養魚技術培訓班,開創了我國漁業技術向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1992年起,該中心國際培訓被納入我國援外技術培訓體系,承擔起為發展中國家培養綜合養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任務。

        2015年起,培訓中心開始承擔商務部、教育部聯合主辦的“漁業專業學位碩士項目”,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培訓的層次,充實了援外事業的內涵,為緊密契合“一帶一路”倡議目標,響應推進高端援外學位學歷教育項目的號召,助力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漁業高端精英人才的培養邁出了有力的一步。

        30多年來,通過技術培訓,培訓中心學員將我國的魚類人工繁殖技術、配合飼料技術、魚病防治技術、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小規模漁場設計和經營等先進實用的技術和理念傳播到各個國家,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漁業生產發展,豐富和改善了當地人民的動物蛋白供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例如,坦桑尼亞、莫桑比克、菲律賓、智利等國家學員將綜合養魚技術帶回去,摸索出一套適合當地條件的綜合養魚新模式;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學員成功引進中國的稻田養魚技術,推廣到廣大農村地區;非洲的多數國家應用從中國學到的羅非魚繁殖技術和苗種生產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當地水產養殖的苗種供應問題。

        自1981年以來,培訓中心連續37年承擔了各類漁業技術國際培訓班120多期,總共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了2800多名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學員遍布五大洲,大部分已成為各自國家技術骨干或行業領導,在漁業領域起著重要作用。


        同時,在南南合作框架下,30多年來,培訓中心先后派出了40多位專家赴緬甸、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吉爾吉斯斯坦、南非、納米比亞、莫桑比克、馬拉維、阿根廷、巴西等30多個國家擔任漁業和水產養殖方面的專家顧問,指導當地水產養殖的發展,為當地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員牽線搭橋促合作


        淡水漁業中心援外事業,促進了各國漁業專家進行知識分享和技術交流,展示了我國先進漁業技術和設施產品,推進我國與廣大“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漁業科技與經貿合作。

        除了進行人才培訓,淡水漁業中心還組織各國漁業官員到重要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機械、飼料、網具、生物激素和藥物產品等生產企業參觀考察,組織他們參加江蘇省農博會、國際漁業博覽會,舉辦中外漁業經貿洽談會等。

        這些,有效地展示了我國漁業產業快速發展的支撐產品、管理經驗和技術,堅定了其他國家加強與中心、我國漁業科研管理單位以及企業合作的決心和信心,而且也為我國漁業企業了解各國產業發展情況、開拓國外市場提供了機會。

        30多年來,通過援外這個平臺,在受援國學員的牽線搭橋下,淡水漁業中心和部分企業與受援國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技和經貿合作。

        比如,埃及農業研究所水產養殖中心研究室的培訓學員先后在淡水漁業中心兩個水產養殖品種引進項目實施中提供大量幫助,為中心提供了三個魚類品種,有力推動了該中心的羅非魚育種工作;在匈牙利培訓學員的推動下,中心與匈牙利漁業、水產養殖和灌溉研究所共同組建了“中匈魚類免疫藥理學國際聯合實驗室”,先后申請國際科技合作項目6項,并在中草藥免疫制劑開發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在學員的牽線下,正昌集團、天邦公司等漁業企業在東南亞設立了分公司;無錫正大畜禽有限公司在歐洲水產學會指導下進行歐盟標準認證,為其天然植物提取產品順利打入歐洲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擴大規模讓友誼之花綻放世界


        30多年的援外工作造就了淡水漁業中心一批又一批“甘于奉獻、樂崗愛業”的耕耘者,獲得了國內外同仁的高度評價。

        除獲得漁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外,“我們了解到的、學習到的中國文化更是我們來過中國的見證與印記,回國后我們會展示給其他人,讓他們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學員Bulbula Begna表示,在淡水漁業中心收獲的友誼之花也成為了寶貴的財富。

        通過漁業援外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讓中國形象通過漁業援外變得更加立體飽滿和富有生命力,贏得受援國的充分信賴與尊重。

        2014年9月,鑒于淡水漁業中心在水產養殖領域的科研、技術推廣、教育培訓和國際合作中取得的成就,FAO正式將該中心認定為FAO水產養殖及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并授牌。這是目前FAO認定的唯一一家“水產養殖及內陸漁業研究培訓參考中心”。

        這既是對淡水漁業中心30多年來援外事業所取得成效的肯定,也激勵該中心今后在技術培訓、高等教育、技術咨詢、網絡建設、務實合作等方面更加卓有成效地開展援外事業。

        “下一步,水科院將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建設,在其他研究所也逐步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充分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擴大人才培訓規模,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為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條件。”崔利鋒表示。

    ( 轉載自《中國科學報》2017-06-07 )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 蜜芽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日产韩国精品视频|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福利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538|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福利|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coent|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