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3 新聞直播間】長江下游首個江豚遷地保護區啟用 已投放六頭江豚
日期:2017-05-03 00:00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大 中 小 ]
長江江豚被稱為“微笑天使”,是唯一在長江中棲息的鯨類動物。目前,它的種群數量只有約1040頭,已被列入“極度瀕危”級別。為了拯救長江江豚,10日下午,長江下游的首個江豚遷地保護區——安慶西江長江江豚保護區正式啟用,有六頭江豚被投放到保護區內。 10日一早,在長江江豚西江救護中心,記者見到了六頭準備被投放的江豚。為了讓它們適應西江的水環境,上個月月底,工作人員在靠近岸邊的地方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圍網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劉凱:通過我們的護理和馴養觀察,現在已經讓它們適應了網圍成的新環境。 在投放前,江豚們還要在更小的舒緩池里進行適應。早上7點鐘,轉移江豚進入舒緩池的工作開始了。 經過3個多小時的作業,工作人員將六頭江豚分別放進了三個圓形的舒緩池里。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徐跑:這六頭江豚,有兩頭是母子豚,有四頭是成年豚。母子豚一起放下去的話,子豚可以很好的生長,因為母親可以帶著它。另外的四頭我們希望可以組成兩個家庭,能夠進行繁衍,增加種群數量。 被放進舒緩池后,這些江豚突然不斷跳動。工作人員說,這是正常的應激反應,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來適應和緩和。在這段時間里,工作人員做好了擔架、海綿墊等投放前的準備工作。 下午四點鐘左右,兩名工作人員進入到舒緩池中,在多名工作人員的護衛下,將江豚抬上擔架,放到海綿墊上。 為了保護和研究需要,在這幾頭江豚的體內,工作人員都植入了一個能分辨其身份的芯片。江豚入水時,還有兩名潛水員一路護衛。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徐東坡:過程是比較順利的,幾頭豚都安全地進入了水中,過了一會兒就出水呼氣了。 潛水員 夏云飛:在水下表現非常活躍,對野外的適應能力也非常強。 在釋放了六條江豚之后,工作人員放流了餌料。這樣,餌料進入江水之中后,能夠給江豚所生存的環境提供更多的食物。 據了解,西江為長江故道,由于相對封閉,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也沒有來往航運船只的干擾,能夠為江豚生存繁衍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安慶西江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水域面積超過6000畝,把江豚遷居至此,可以有效促進江豚的生存和種群保護。 長江江豚種群首次進行異地互換 在長江江豚西江救護中心,還有兩頭江豚剛剛經過長途遷徙,從湖北遷居至此。據了解,這是我國長江中游和下游地區首次進行的江豚種群互換。 正在搬運的是從湖北石首天鵝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遷居來到安徽安慶西江的江豚。11月8日下午,在歷經了628公里的行程、7個半小時的長途運輸之后,這次長江江豚最長距離的遷地行動順利完成。 王克雄長期從事江豚保護工作,在這次長距離遷地行動中,一路護送江豚抵達安慶。他說,如此長距離的遷居,對于護送人員和江豚本身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克雄: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出現應激反應,它會掙扎得比較厲害。把江豚這么長時間固定在水箱里面,并且身體的狀態沒有什么調整,這樣身體很容易變得僵硬。 為了保證江豚運輸途中的安全,工作人員要經常對他們進行安撫。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克雄:運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往它身上澆一些水,保證體溫比較穩定,因為它是恒溫動物。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徐東坡:我們定期要監測它的呼吸頻次,觀測它在水箱里的活動情況,防止它有暴躁的情緒。 目前,這兩只江豚正在西江救護中心的暫養區里。等它們對新環境適應后,將被投放到到西江江豚保護區內。 同時,西江救護中心也選擇了兩頭江豚,即將把他們遷居到湖北的天鵝洲。這是我國首次實施的兩個遷地保護區之間的江豚個體交換。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克雄:一就是能夠改善不同的遷地保護區里的江豚的種群結構,二就是豐富它們的遺傳多樣性。這種個體互換,也是促進了遷地保護區里江豚種群健康持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技術措施。
新聞背景:保護江豚的“回家”路 目前,農業部辦公廳出臺的《拯救江豚行動計劃》已列入研討論證階段,該計劃將于今年年底正式公布。雖然近年來對江豚的保護力度逐年加大,但長江江豚依然面臨著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分布區嚴重縮小的現狀。 目前,長江流域的江豚數量只有1040頭,而在長江干流中生活江豚數量僅為約500頭,長江干流的江豚數量年下降率已經達到了13.7%。長江作為黃金水道,經濟開發和航運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豚生存的水體環境。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克雄:一個方面是缺吃的,就是餌料不夠,江豚基本上唯一的食物就是魚類。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徐跑:除了空間被占用之外,船舶的噪聲會導致江豚的聽力受到影響。還有一個就是,江豚在捕食的過程中,被螺旋槳打傷的概率也會增加。 據了解,新建的安慶西江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區是我國第三個長江江豚的自然遷地保護區。根據農業部辦公廳的要求,要在適合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水域,迅速建立一批長江江豚的遷地保護區。 專家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對江豚的保護是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并舉。而在未來,人工繁育也能成為江豚種群繁衍的手段。 但保護區的環境與長江的自然水體有所差異,保護江豚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它能夠回歸到長江中。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克雄:讓江豚、魚類資源、水質、人類活動、航運還有其它開發活動能夠和諧共處。 (轉載自央視新聞網 2016-11-12 視頻鏈接:http://news.cctv.com/2016/11/12/ARTI23W0pf8MXSK4Dt9g2fps16111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