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9日,中美淡水貝類種質資源保護及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學委會成員一行5人分別赴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三峽集團總公司鱘魚研究所、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開展學術交流。 
26日,聯合實驗室學委會成員赴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開展交流,該所所長常建波研究員參加了學術交流,并系統介紹了三峽漁業資源及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現狀及目前取得的重要進展。中美聯合實驗室副主任華丹博士介紹了淡水貝類人工繁育、標記放流及群體模型的建立等研究進展。雙方還就共同關注的三峽漁業資源的評估、增殖及放流及生態修復等進行了探討,并在三峽主要支流淡水貝類資源評估及水生態修復等方面達成了相關合作意向,為進一步合理保護開發三峽漁業資源及聯合申報國際合作項目奠定了重要基礎。 
27日,在三峽集團總公司鱘魚研究所,聯合實驗室學委會成員參觀了該所科研設施,并與該所綜合辦張旭主任進行了交流,詳細了解了該所在中華鱘及長江珍稀漁業資源的保護及開發方面的研究進展,雙方就三峽珍稀漁業資源保護合作交換了意見,并達成相關合作意向。 
29日,應江蘇省海洋漁業局及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邀請,聯合實驗室學委會成員赴省淡水所開展學術交流。江蘇省海洋漁業局沈毅副局長、外經辦張明豐主任,省淡水所夏愛軍所長、潘建林副所長參加了交流。沈毅副局長簡要介紹了江蘇省漁業發展和科技概況,并建議雙方在中美淡水貝類聯合實驗室這個平臺上進一步加強中美漁業科技合作、交流及人員互訪,實現中美雙方互利共贏。省淡水所邊文冀研究員介紹了國內在美國斑點叉尾鮰人工選育方面的研究進展。中美聯合實驗室學委會主任 Hallerman博士充分肯定了淡水所在斑點叉尾鮰上取得科研進展,并介紹了美國水產遺傳育種的方法及主要研究進展,雙方均期望能在聯合實驗室這個平臺上進一步深化中美漁業科技合作力度,拓寬中美漁業資源保護合作研究的渠道和領域。
(水產養殖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