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邀請,我中心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鯉魚復合育種崗位科學家董在杰研究員于4月25日至5月11日第三次赴尼泊爾擔任TCP項目“Improving the genetic quality of carp production in Nepal”(“改良尼泊爾鯉科魚類的遺傳品質”)的國際顧問。 董在杰研究員此次赴博卡拉水產研究中心(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Pokhara)指導鯉的遺傳改良項目,以尼泊爾5個地方的鯉養殖群體作為育種材料,采用完全雙列雜交的形式建立選育家系,開展基于數量遺傳學分析和家系選育鯉綜合選育。通過設計配組方案、指導親本選擇、人工催產、苗種培育等技術,克服親本不足的局限,成功獲得26個選育家系,目前正在早期隔離培育過程中。董在杰研究員還分別檢查了巴拉瓦(Bhairahawa)和博卡拉的育種中心去年從我國引進的鯉、鰱、鳙和草魚的生長情況,指導兩地的技術人員對這4個品種的魚進行了標記,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進措施,并設計了適宜的養殖培育模式。董在杰研究員還指導尼泊爾農業研究委員會(Nep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NARC)漁業研究處(Fisheries Research Division, FRD)的科研人員運用相關的軟件進行分子生物學分析所需的引物設計和遺傳數據分析。離開尼泊爾前,董在杰研究員還為育種中心分別制訂了家系選育和群體選育的詳細計劃,包括具體的步驟、要求和所需的設備條件等。 董在杰研究員此次赴尼泊爾執行FAO顧問任務的過程中,先后遭遇40度以上的高溫和喜馬拉雅山脈雪崩造成山洪暴發、河水泛濫的威脅,董在杰研究員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受到了FAO官員和尼泊爾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好評。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