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3日,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副主任董在杰研究員應邀赴澳大利亞陽光海岸大學遺傳生態學研究中心開展學術交流。

與邵韌夫教授(左二)團隊進行交流
董在杰研究員分別與邵韌夫教授的團隊、Nguyen Hong Nguyen博士、Tomer Ventura博士和Scotter Cummins博士等進行了交流,介紹各自團隊所開展的研究工作。董在杰研究員重點介紹了福瑞鯉“育—繁—推”工作及成效、鳙種質資源收集和分析初步進展、吉富羅非魚的進一步遺傳改良效果,以及在紅羅非魚體色調控方面開展的多層次研究進展。邵韌夫教授介紹了他在昆蟲線粒體基因組研究方面開展的工作及其重要的發現,其團隊的趙敏博士介紹了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情況,王天放博士介紹了在蛋白質組和信息素方面的研究進展。董在杰研究員與趙敏博士還就具體的轉錄組數據分析進行了交流,運用軟件對研究團隊所得到的鯉轉錄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篩選和運算。
董在杰研究員還與邵韌夫教授及Nguyen Hong Nguyen博士就今后在分子進化、大數據分析、育種等方面開展合作研究進行了交流,就共建遺傳分析聯合實驗室進行了探討。

學術報告
交流期間,董在杰研究員為遺傳生態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和學生作了一場題為“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in red tilapia”的學術報告,介紹了他的團隊在紅羅非魚遺傳多樣性和體色分化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分享了近期從分子標記、轉錄組水平以及遺傳—環境互作等方向開展的一系列研究及取得的初步結果,并就羅非魚遺傳分析、基因功能、調控通路等問題與參加報告會的陽光海岸大學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與Nguyen Hong Nguyen博士(左一)交流
(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