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中心成功推進寧夏農牧廳與“一帶一路”國家簽署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
日期:2018-05-25 12:04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大 中 小 ]
為進一步擴大援外培訓“分享知識,推進合作”的實效,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2018年亞洲國家可持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及“2018年發展中國家苗種生產和飼料開發技術培訓班”的85位學員參加寧夏“一帶一路”現代綠色水產養殖技術研討會為契機,積極為寧夏與 “一帶一路”國家漁業合作搭建平臺。
5月23日下午,來自巴勒斯坦、老撾、柬埔寨、泰國、尼泊爾、印尼、蘇丹、南蘇丹、埃塞俄比亞等9個學員國代表參加了寧夏農牧廳與“一帶一路”國家漁業合作洽談會。寧夏農牧廳王文宇廳長、中國科學院桂建芳院士、農業農村部漁業局劉新中副局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劉英杰副院長、東海水產研究所莊平所長、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主任,以及寧夏農牧廳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出席了洽談會,并見證了寧夏農牧廳與老撾、巴勒斯坦、蘇丹及南蘇丹等4個重要的“一帶一路”國家的漁業合作簽約儀式。劉英杰副院長主持了洽談會和簽約儀式。
洽談會上,王文宇廳長致歡迎辭,轉達了自治區副主席馬順清先生對國際學員的親切問候,并對“一帶一路”各國學員來寧夏進行漁業合作、考察及學習表示熱烈歡迎。他介紹了寧夏獨特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近年來寧夏漁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發展模式,并表示寧夏的漁業發展正朝著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高效、綠色及生態方向穩步推進,希望以本次“一帶一路”現代綠色水產養殖技術研討會為契機,推動寧夏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漁業產業合作,分享寧夏的現代綠色漁業發展模式,為寧夏漁業企業“走出去”搭建橋梁。
桂建芳院士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漁業發展逐步從“捕養結合”向“以養為主”的方向轉變。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的模式逐漸發生變革,“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并為各地政府所推崇,而寧夏漁業長久以來對這一理念率先垂范,堅決貫徹執行。他堅信,此次合作交流必將為寧夏和“一帶一路”國家漁業發展帶來新的寶貴的發展機遇。
劉新中副局長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中國漁業發展的現狀和新的發展趨勢,并表示我國漁業管理部門一直在行政和法律層面加快推動現代綠色漁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同時,助力漁業產業結構供給側改革,鼓勵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今后,將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之下,積極推進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漁業合作,共同為解決世界糧食供給、食品安全問題做出應有貢獻。
徐跑主任介紹了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各國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官員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寧夏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之美譽,“稻漁綜合種養、工廠化養殖、“漁光一體”高效養殖、漁業物聯網應用、集裝箱養殖等多種模式是我國綠色、生態漁業的先進典范。此次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寧夏農牧廳漁業局共同承辦“一帶一路”現代綠色水產養殖技術研討會,將有助于在分享中國漁業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同時,推動漁業轉型升級,為把“一帶一路”建設成“ 開放、創新、和平、繁榮、文明”之路做出積極貢獻。
隨后,9國學員代表也先后就各國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寧夏農牧廳與老撾、巴勒斯坦、蘇丹及南蘇丹四國就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達成一致意見。
與會領導與嘉賓共同見證了寧夏農牧廳馬新民副廳長與“一帶一路”四國代表分別簽署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首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漁業合作備忘錄。根據這份諒解備忘錄,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將與四國共同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有關漁業合作,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加強政策協調與務實合作,促進實現漁業發展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構建漁業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