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26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組織“亞洲國家可持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和“發展中國家苗種生產和飼料開發技術培訓班”兩期援外培訓項目的85名學員赴寧夏考察觀摩現代綠色水產養殖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寧夏農牧廳漁業局局長吳旭東、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李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朱健、國際合作與教育處處長敬小軍等全程參加了考察活動。

考察期間,學員們先后赴賀蘭縣科海漁業合作社、寧夏廣銀米業有限公司、賀蘭縣通威公司養殖基地、賀蘭縣藍灣生態園林有限公司、寧夏水產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及光合小鎮農業科技園等單位,先后就工廠化養殖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南美白對蝦高效循環水養殖系統及規模化繁育系統、休閑漁業發展新模式、漁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生物絮團水質調控和養殖技術等進行了調研考察,就水產養殖產業鏈和價值鏈開發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寧夏電視臺采訪中,學員紛紛表示,此次考察受益匪淺,寧夏水產養殖技術模式體現了“綠色、生態、可持續”和“質量優先”發展理念,漁光互補養殖及集裝箱養殖模式更是資源高效利用的典范,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是順應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時代要求,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通過交流,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中國漁業產業發展新的生機與活力,此次考察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政策好、環境好、人文好”的中國特色。

本次專題考察活動旨在與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先進的水產養殖經驗,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漁業合作,通過參觀考察當地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使學員深入了解新時代下我國漁業發展新技術、新模式,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中國家攜手共進,為促進世界漁業規模化、生態化、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國際合作與教育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