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研的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日代表水域刀鱭耳石微化學比較及相關測定標準的研究”的出訪任務,5月22日-29日,應日方合作者九州大學農學院大島雄治教授的邀請,項目組責任成員、院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楊健研究員和骨干成員姜濤博士、助理研究員一行兩人訪問了九州大學的大島教授實驗室,進行了刀鱭資源評價和生境保護方面的研究交流,先后調查了有明海及其沿岸福岡縣筑后川、早津江川、矢部川、柳川,佐賀縣六角川等河流河口及長崎縣諫早灣水域的刀鱭分布情況以及相關水域生境的特征,采集到了100余尾刀鱭標本,并對代表性標本進行了耳石等組織樣品采集及繁殖、形態、生理學等方面的解剖或測定研究。

到九州大學大島教授的實驗室訪問交流
在日本開展采樣和生境實地勘察的過程中,楊健研究員、姜濤博士與大島教授等就上述有明海及其沿岸河流刀鱭分布區棲息地和產卵場地理特征,及其與長江口水體、底質特征的異同點,以及日方水壩建設和有明海諫早灣圍堰大壩圍海造田等對刀鱭棲息地和產卵場等生境的破壞,導致形成陸封種群等一系列生態學問題進行了深入地背景交流、觀點交換及下一步科研合作的探討。

對采集到的代表性刀鱭標本進行組織樣品采集及相關研究
楊健研究員、姜濤博士此次出訪收效顯著,不僅了解了日本刀鱭棲息地及生境利用情況,獲取了今后開展中日刀鱭資源演化及生境變化研究的第一手資料,而且還采集到了一些親魚以及幼魚標本,為揭示中日刀鱭資源的關聯性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時,通過本次出訪,也為今后雙方開展進一步合作和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院重點實驗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