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工作部署,近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楊弘研究員一行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就羅非魚全產業鏈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困難,開展羅非魚產業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并開展技術服務,進一步打通羅非魚產業發展中的堵點淤點難點。體系崗位科學家羅永巨研究員、文華研究員、楊德國研究員、高瑞昌教授、孟順龍研究員、程波副研究員,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高開進總監、郭忠寶副研究員等參加調研。

專家團隊先后走訪了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的羅非魚苗種繁育企業、成魚養殖企業、飼料企業、水產品加工企業、水產品批發市場,實地調研了當地羅非魚的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工作情況并開展了技術服務,同時就羅非魚苗種繁育、成魚養殖、產品加工、流通銷售、飼料生產等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困難進行了座談交流。

專家們指出,廣西發展羅非魚優勢明顯,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科技資源、巨大的市場規模。本次調研對于促進廣西羅非魚產業發展,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消除發展瓶頸,促進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專家們強調,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廣西羅非魚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加快科技創新,搭建試驗示范平臺,加強科技研發攻關和技術應用示范,不斷提升羅非魚生產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二是要以經濟效益為導向,以漁民增收為重點,探索效益最大化的羅非魚生態養殖模式和精簡實用技術;三是要加強品牌打造,放大品牌效應,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調研對象提出的需求,專家們表示,將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以及按照全產業鏈配置科技力量的新型農業科研組織模式等優勢,立足長遠,提前謀劃,通過科技攻關實現技術突破,解決好羅非魚全產業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通過科技創新助力羅非魚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綠色發展,實現漁民增收。
(生物技術研究室、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