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東坡研究員等人發明的“一種底棲動物暫養收集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 202123086907.9。
針對現階段需要對底棲動物做暫養處理以使其排空腸道的很多實驗中,因現有操作手段較為粗獷,不能完全去除底棲動物體內外的雜質等問題,如對同位素實驗等一些精度要求較高的實驗而言,其檢測結果可能會造成較大偏差,嚴重制約了相關實驗及檢測的精度,并給相關的調查結果造成不利影響,本專利提供一種底棲動物暫養收集裝置,能夠有效去除底棲動物體內外的雜質,避免對后續實驗及檢測結果的影響,保證相關實驗及檢測精度和結果可靠性。

該裝置具體操作時,首先將待處理的底棲動物置于收集腔內,并通過進水口向容水腔中注水,水體經由篩網和/或套筒的頂口進入收集腔內,以保證底棲動物處于適宜的生存環境中,以便對底棲動物實施暫養,暫養過程中,進水口與排水口、排污口間形成水循環,使得底棲動物體內排出及殘存于其體外的可溶性雜質可在循環水作用下經由排水口和排污口排出,而底棲動物體內排出及殘存于其體外的不溶性雜質,則可由篩網篩除以便及時清理。
(水生生物資源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