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漁業微化學實驗室陳修報博士、楊健研究員等發明的“一種背角無齒蚌鰓細胞原代培養方法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為ZL 2019 1 1243244.1。

利用原代培養細胞為模型開展毒理學研究,較傳統的動物體內實驗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并逐步發展為“毒性測試新策略”。本發明率先開發出全球廣泛分布的背角無齒蚌的鰓細胞(水環境毒性作用靶細胞)的原代培養方法,細胞成活率高且存活時間長,突破了目前原代培養淡水貝類鰓細胞的存活率低、存活時間短的“瓶頸”難題。同時,以此細胞為對象,進一步開展了漁業生態環境中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毒理學實用性研究,證實原代培養的背角無齒蚌鰓細胞能夠達到毒理學實驗要求,為今后應用其作為相關研究的“模式”細胞材料奠定了基礎。
(漁業微化學實驗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