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淡水鱸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任鳴春研究員團隊在大口黑鱸飼料精氨酸營養生理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根據動物體自身的合成能力,體內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早已被確定為水產養殖動物的必需氨基酸,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生長、調節免疫能力等多方面重要功能。因此,團隊開展了商業配方下大口黑鱸精氨酸營養需求,并探討飼料精氨酸水平在大口黑鱸幼魚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調節中的作用。研究確定了大口黑鱸幼魚飼料中的適宜精氨酸需要量范圍,且一定比例的飼料精氨酸水平可以提高腸道抗氧化能力、減弱炎癥反應。該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大口黑鱸營養需求數據庫,也為大口黑鱸配合飼料優化提供了理論和數據基礎,促進大口黑鱸養殖發展。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2YFD2400904)、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CARS-46)等相關項目的支持。相關研究成果論文“Dietary arginine levels affect growth performance, intestinal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發表于國際TOR期刊《Aquaculture Reports》(JCR一區Top期刊,IF=3.7)上。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