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水環境控制崗位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孟順龍研究員團隊在滅多威暴露對斑馬魚胚胎發育和炎癥反應影響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團隊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以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滅多威為實驗材料,結合顯微鏡觀察、ELISA酶活性測定和RT-qPCR驗證等手段探究了環境滅多威水平暴露對斑馬魚胚胎發育和炎癥反應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滅多威暴露會加速斑馬魚胚胎的孵化過程,濃度為 2 μg/L 時效果最強。滅多威還會導致心率明顯降低、幼體形態異常,體長明顯縮短,并刺激多種炎癥因子(如 IL-1β、IL-6、TNF-α 和 INF-α)的合成和釋放,降低 IgM 含量,且均受到暴露時間、濃度及其交互作用(時間×濃度)的影響。此外,滅多威暴露還影響了與發育有關的基因的表達水平(igf1、bmp2b、vasa、dazl 和 piwi 基因下調),顯示出強烈的發育毒性和對內分泌系統的干擾,在 200 μg/L 濃度和暴露 96 小時影響最為顯著。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CARS-46)、水科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2023TD18)支持。相關成果論文“Effect of environmental level of methomyl on hatching, morphology, immunity and development 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embryo”發表于國際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Q1,IF=6.8)上。
論文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7651323011880
(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