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繆凌鴻副研究員團隊在揭示亞鐵離子提高草魚幼魚對棉籽粕日糧利用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棉籽粕被認為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蛋白質來源,然而由于棉籽粕中抗營養因子存在,極大限制了其在水產飼料中的應用。團隊利用化學脫毒方法,通過在高棉籽粕飼料中添加亞鐵離子,可明顯緩解高棉籽粕導致應激和損傷。研究發現,高棉籽粕日糧中補充亞鐵離子能夠緩解其對草魚幼魚的不利反應,提高草魚對高棉籽粕日糧的耐受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外源性添加劑是改善草魚對飼料成分和營養素利用的有效手段,為提高植物蛋白源在水產動物飼料中的應用、實現水產動物飼料魚粉和豆粕減量替代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45-13),水科院創新團隊(2023TD63)項目資助。相關成果論文“Ferrous Ion Alleviates Lipid Deposi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Caused by a High Cottonseed Meal Diet by Modulating Hepatic Iron Transport Homeostasis and Controlling Ferroptosis in Juvenile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發表于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高水平期刊《Antioxidants》(JCRQ1,IF=7)上。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碩士研究生劉恒晨為第一作者,繆凌鴻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www.mdpi.com/2076-3921/12/11/1968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