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養殖水環境控制崗位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孟順龍研究員團隊在生物絮團模式下大口黑鱸腸道和肝臟消化酶、抗氧化酶、免疫酶及糖代謝酶活性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團隊以葡萄糖為外加碳源控制碳氮比為15,以大口黑鱸為養殖對象,探究生物絮團模式下大口黑鱸腸道消化酶、肝臟抗氧化酶、免疫酶和糖代謝酶活性情況,結果表明,生物絮團對大口黑鱸的消化酶(α-AL、TRP和LPS活性)、抗氧化反應(SOD、CAT、MDA和T-AOC)、免疫酶(LZM、AKP和ACP活性)和糖代謝酶(GK、PK、G6PC和GCS活性)均有積極影響。研究表明,生物絮團養殖大口黑鱸不僅能提高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反應,還能促進糖代謝過程。該研究為今后大口黑鱸健康養殖提供數據支持,為優化生物絮團技術養殖模式提供理論參考,對促進水產養殖健康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CARS-46)和水科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23TD18)等相關科研項目支持。相關研究論文“Responses of Digestive, Antioxidant, Immunological and Metabolic Enzymes in the Intestines and Liver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under the Biofloc Model發表于國際期刊《Antioxidants》(JCR一區期刊,IF=7.0)上。
(漁業環境保護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