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淡水鱸營養需求與飼料崗位科學家、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任鳴春研究員團隊在大口黑鱸魚粉替代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作為一種肉食性魚類,大口黑鱸對魚粉有較強的依賴性,然而,由于漁業資源的不可持續和魚粉價格的不斷上漲,水產養殖和水產飼料的快速發展加劇了魚粉供需的不平衡。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蛋白質源替代魚粉將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大口黑鱸養殖業,并有助于向我國國民提供更多的優質蛋白。因此,團隊開展了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魚粉對大口黑鱸影響的研究。
在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魚粉中發現,(1)飼料中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飼料中50%的魚粉對大口黑鱸幼魚的生長和營養代謝相關因子的表達沒有影響;(2)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飼料中50%或更多的魚粉可能會抑制大口黑鱸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3)大豆濃縮蛋白替代飼料中75%及以上的魚粉會降低腸黏膜厚度和絨毛高度。該系列研究成果為大口黑鱸魚粉替代提供了理論和數據基礎,有助于研發綠色、健康且環保的大口黑鱸低魚粉飼料,促進大口黑鱸養殖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2YFD240090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3YFD2400601)、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CARS-46)等相關項目的支持。相關成果論文“Excessive replacement of fish meal by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resulted in inhibition of growth, nutrient metabolism, antioxidant capacity, immune capacity, and intestinal development in juvenil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發表于國際Top期刊《Antioxidants》(JCR一區,IF=6.0)上。
(水產病害與飼料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