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是養殖新模式崗位參與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重點任務“大宗淡水魚綠色高效養殖模式研究與示范”的主要研究內容。為了做好此項重點研發任務,在參加完體系8月9日召開的重點任務推進會后,8月10 -12日,養殖新模式崗位專家朱健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成員隨即赴云南省紅河州開展了梯田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調研工作。云南省漁業局局長張穆、副局長蔡勇,省漁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光華、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田樹魁等一同參加了調研活動。

8月11日,調研組到體系哈尼梯田稻漁綜合種養試驗示范基地進行了調研。示范基地位于國家級貧困縣元陽縣的新街鎮土鍋村,在體系的技術支持下,通過品種引進和技術指導,示范基地開展稻田種養殖生產方式創新,推廣“稻魚”和“稻魚鴨”生態綜合種養模式,畝產值由單純種植水稻的1000多元有了大幅度提升。通過調研,養殖新模式崗位接下來將與昆明綜合試驗站聯合在種養殖系統優化、種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和生態種養技術創新方面開展研發,加快養殖模式升級,進一步提高示范區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8月12日,調研組調研了元陽呼山眾創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今年新建設運營的水產苗種生產企業,有池塘保種、養殖和室內苗種繁育設施,生產條件較好,專門生產鯉魚苗種供應全縣稻田養殖戶,主要品種是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培育的建鯉和福瑞鯉。公司目前缺乏足夠的優良鯉魚品種親本,生產的苗種不能滿足養殖戶需求。了解到公司技術需求后,崗位專家朱健研究員和昆明綜合試驗站準備通過優良品種和技術扶持,擴大該企業生產能力,為全縣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提供優質水產苗種。

調研期間,調研組還深入到紅河縣調研了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和云南中海漁業公司聯合實施的哈尼梯田“稻漁共作”產業扶貧工作,實地考察了位于迤薩鎮勐龍村的水產良種繁育基地,及“稻鰍共作”示范點。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充分發揮作為國家大宗淡水魚和特色淡水魚兩大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等平臺和技術優勢,為紅河縣脫貧攻堅和哈尼梯田可持續保護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截至目前,“稻鰍共作”模式已推廣1.2萬多畝,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農業部、云南省政府及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等肯定和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實地調研,調研組學習了紅河縣“稻鰍共作”綜合種養模式示范推廣的成功經驗,這將對提升體系元陽示范基地的后續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調研組還應邀參加了“2017年云南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培訓會”,朱健研究員作了“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助推漁業轉型升級”的報告,并與元陽縣、保山市等稻田綜合種養重點縣市進行了交流。來自云南省漁業局、漁業科學研究院和水產技術推廣站,全省16個地、州和稻漁綜合種養重點縣的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和技術推廣部門人員共160余人參加了培訓會。
通過本次調研,體系養殖新模式崗位對云南梯田稻漁綜合種養主要模式及技術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一步,將按照體系重點研發任務計劃和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哈尼梯田產業扶貧工作要求,與體系云南綜合試驗站積極有效對接,同時加強與體系內其他崗位及特色淡水魚體系相關崗位和試驗站的協作,為云南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模式升級及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科研處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