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建設的農業部長江下游漁業資源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科技人員日前赴鄱陽湖湖口縣、星子縣、都昌縣和鄱陽縣開展長江刀鱭資源調查。此次調查主要圍繞鱭屬魚類水域生境、資源密度、漁獲規格、種群結構、性腺發育特征等開展,旨在掌握刀鱭在鄱陽湖水域的分布特征及發育水平,進而探索鄱陽湖水域刀鱭的適宜棲息地和產卵場,為刀鱭資源保護及合理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通過調查,共采集鱭屬魚類1265尾,其中刀鱭樣本僅7尾,均采集于湖口水域,為雌魚,卵巢最快發育至Ⅲ期,全長平均為196.69mm,體重平均為21.86g。其余全為短頜鱭,雌雄比約為11:1,性腺發育基本處于Ⅰ期和Ⅱ期;全長平均為200.5mm,體重平均為20.86g。此次調查中,還使用了Ⅰ型浮游生物網進行拖捕,采集的魚卵、仔魚還在鑒定中。調查結果顯示鄱陽湖水域刀鱭在鱭屬魚類中所占比例極低,漁獲樣本個體偏小,性腺基本處于發育初期。鄱陽湖刀鱭資源的稀缺主要是由于長江下游及長江口水域刀鱭資源的持續衰退導致,這也是江湖阻隔、水域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資源過度利用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通過本次調查,初步掌握了鄱陽湖水域的刀鱭資源分布及生長發育特征,同時加強了與鄱陽湖漁業管理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科技人員在野外條件下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后續的野外調查工作積累了經驗。

(大水面增養殖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