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8日,受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委托,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我中心等單位完成的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進行了驗收。同日,受農業部科教司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專家對我中心等單位完成的“利用多級生物系統對淡水養殖池塘環境的修復”和“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進行了鑒定。驗收和鑒定委員會由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無錫市水產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鑒定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成果與推廣處處長潘詠平主持,中心副主任邴旭文、科研處處長朱健和項目組成員參加了鑒定會。
“河蟹零污染排放的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通過微生物制劑和中草藥免疫增強劑生態養殖技術的綜合使用,使河蟹養殖水體檢測結果達到了國家淡水養殖一級水質的要求,池塘養殖排水達到“淡水池塘廢水排放標準”,實現零污染排放。項目通過對養殖水體環境和飼料中的微囊藻毒素、孔雀石綠、氯霉素的研究,研發了快速檢測技術,為規范水產動物養殖過程中的用藥、降低水產品中的藥物殘留和養殖水體排放提供科學依據。完成了一株耐氧抗高溫的高活性乳酸芽孢菌株選育,并研制了其生產工藝。在我國漁用微生態制劑的研制中具有創新性,應用前景廣闊。建立了無公害河蟹養殖示范基地810畝;舉辦了10期生態養殖技術培訓班,培訓養殖戶達305人次;實現新增產值4100萬元,新增利稅1230萬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發表論文6篇(SCI 論文1篇);申請國家專利7項,授權1項。驗收專家審閱了相關資料,聽取了項目組匯報,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項目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各項指標,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總體水平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建議進一步加快相關技術的集成、應用與推廣。
“利用多級生物系統對淡水養殖池塘環境的修復”創新和提升了水上農業改善養殖池塘環境的技術,創建了一種新型的池塘環境固定化微生物修復技術,并通過對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水上農業技術、植物化感物質控藻技術和池塘底質改良技術等的集成和優化,創立了池塘多級生物修復體系。技術應用于養殖生產,池塘的病害發生率降低40%,平均養殖產量提高21%;池塘主要水質參數達到《漁業水質標準》,排水達到農業部制定的《淡水池塘廢水排放標準》,池塘尾水實現零污染排放。項目注重研究和推廣應用相結合,技術示范推廣面積達5000多畝,經濟效益達3763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4項(已授權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鑒定委員會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總體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養殖水環境原位修復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