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3日,“2018年亞洲魚類學會學術年會”(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N SOCIETY OF ICHTHYOLOGISTS 2018)在廣西南寧召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楊健研究員及其博士研究生軒中亞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上,楊健研究員作為水科院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應邀作了“Discovery of a spawning area for a valued anadromous anchovy Coilia nasus in the Poyang Lake based on a 15-year research”的大會報告, 詳細介紹了其科研團隊創新性地利用耳石微化學技術,歷時15年,成功在距長江口近1000公里的鄱陽湖星子縣(現廬山市)麻頭池到都昌縣劉家山湖區首次發現和定位了長江溯河洄游型刀鱭一個產卵場范圍的研究突破及其過程。

此外,作為南京農業大學無錫漁業學院在讀博士生,軒中亞同學在會上作了“Genetic structure of three different ecotypes of Coilia nasu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Cyt b gene and nuclear microsatellite markers” 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他綜合利用耳石微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比較研究刀鱭三種生態型(即長頜鱭、短頜鱭、湖鱭)差異性方面的最新進展,該報告榮獲了本次大會的最佳研究生報告獎。亞洲魚類學會執行秘書長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Larry M. Page教授和本次大會主席廣西海洋和漁業廳吳志強副廳長分別向獲獎者們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
本次會議經中國科協批準, 由廣西大學承辦,以向整個亞太地區魚類分類學、魚類生態學、魚類地理分布、魚類分子生物學等領域最前端研究提供一個展示平臺為宗旨,吸引了來自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伊朗、孟加拉國、韓國、烏茲別克斯坦、緬甸、泰國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30多位學者、研究生參會。會議共安排有大會報告6個、會議專題報告46個,墻報報告15個。
亞洲魚類學會2014年2月13日成立于馬來西亞檳城,旨在推動全亞洲乃至世界魚類學家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亞洲魚類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已分別在泰國清邁、文萊斯里巴加灣、馬來西亞檳城、中國桂林、中國臺北地區、越南胡志明等地舉辦過此前的年會。
(院重點實驗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