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農業基礎性長期性科技工作專項“典型流域水產養殖結構和養殖方式變化觀測監測”項目在廣西南寧市召開2018年度工作總結會議。會議由項目負責人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員主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劉永新副處長、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科研處劉晃處長、漁業工程研究所漁業信息工程中心徐碩主任、廣西水產引育種中心呂業堅總工,以及來自四大流域26家單位的監測站點負責人及其團隊成員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朱健研究員總結回顧了項目監測體系建立以來的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重點就監測觀測要素與任務設置、監測指標和監測技術、數據標準與規范、數據系統構建等技術要點進行了解讀,并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布置,提出了具體要求。劉永新副處長向與會人員傳達了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水科院等主管部門有關國家漁業科學數據中心建設的會議精神,并就2019年監測站點掛牌、經費爭取、數據匯交及考核體系建立等工作進行了布置。
張成鋒副研究員介紹了項目年度總體執行情況。2018年,項目完成監測報告58份,獲取監測數據6196個,包括養殖環境指標4644個,養殖結構要素641個,養殖生產要素741個,放養統計表56份,銷售統計表54份,投入品統計表57份,監測點技術需求信息調查表58份,較好地完成了2018年任務書規定的各項指標。漁業基礎性長期性專項數據匯交平臺建設負責人徐碩主任介紹并現場演示了數據匯交平臺的注冊、填報、檢索等功能區塊及使用方法。隨后,各監測站點任務負責人分別就監測點信息完善情況,環境數據、養殖要素及生產要素的數據收集,指標完成情況及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議及下一步的計劃依次進行了匯報。

劉晃處長、呂業堅總工等與會專家在聽取各個監測站點匯報后,分別就各單位在監測點調整、數據質量保證、數據匯交時效、數據挖掘分析、環評及環保數據支撐、數據采集完善方法及填報匯交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個性及共性問題分別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相應建議。
最后,劉永新副處長對會議進行了總結,重點對中央到地方的財政支持政策、經費爭取渠道與使用規范等進行了詳細解讀,并介紹了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國洛桑試驗站的工作機制、模式及其在基礎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同時,他對項目團隊間的合作協助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表示肯定,并要求各參加單位要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盡快完成數據匯交上傳工作,實現與農業大數據系統平臺的無縫對接,以便為農業科技大數據提供基礎數據,引導水產養殖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科研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