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下基層水產推廣人員業務水平和河蟹養殖戶的養殖技能,在河蟹生長的關鍵時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科學養魚》雜志社聯合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體系、興化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于6月6日-7日舉辦了“2020江蘇省河蟹健康養殖高端培訓會(興化站)”。

本次培訓會共邀請到了七位專家共同探討河蟹健康養殖技術,其中,付龍龍工程師介紹了江蘇省河蟹產業技術體系概況與服務宗旨,吳偉研究員講授了水產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及養殖水體的原位修復技術,葛家春研究員講授了河蟹良種選育和綠色養殖技術,陳煥根研究員講授了河蟹生態高效養殖十大關鍵技術,張鳳翔研究員講授了河蟹病害生態防控技術。

本次培訓為響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控制了現場參會人數,共有來自興化、鹽城、淮安、無錫等地的河蟹養殖戶200多人參加了培訓。《科學養魚》雜志社直播間進行了全程直播,觀看人數達6萬多人次。本次培訓會向廣大養殖戶介紹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內容貼近生產,指導生產,受到了參會人員和通過直播間收看人員的肯定和歡迎。培訓現場,還向養殖戶贈送了《科學養魚》雜志等資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有關“科技支撐、穩產保供”部署要求,《科學養魚》雜志社充分發揮媒體平臺作用,開展了“抗疫助漁,我們在行動”的活動,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第一時間向國家大宗淡水魚、特色淡水魚、蝦蟹等產業技術體系,以及江蘇省青蝦、河蟹、南美白對蝦等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約稿,發布疫情應對措施和技術方案,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穩產保供。其中,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專家撰寫了《疫情防控期間河蟹囤養注意事項及處理措施》《新冠肺炎疫情下水產苗種生產》《大宗淡水魚春季病害防控》《羅非魚養殖災后復產技術措施》《春季淡水蝦飼料投喂管理技術對策》《漁農綜合種養生產管理建議》,及《青蝦養殖技術手冊》等技術資料,并開展了“稻漁綜合種養新技術與新模式”等系列抗疫助漁專家講座,為抗擊疫情、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針對湖北地區水產養殖受損嚴重的實際情況,《科學養魚》雜志社積極向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高校、研究所的專家約稿,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湖北省水產養殖影響及相關建議》《疫情防控期間華中地區春季池塘養殖管理建議》等技術指導資料。據統計,截至目前,《科學養魚》共發布與疫情防控有關文章63篇,20萬字左右,受眾達20多萬人。

針對疫情期間,無法進行大規模現場技術培訓的現實情況,《科學養魚》雜志社及時開通了網絡直播間,采取網上專家授課、養殖戶觀看直播的形式,有效普及了產業急需的技術,擴大了受眾的范圍和規模。目前,已組織了“2020中國青蝦綠色發展高端培訓會(第一期) ”“疫情下我國水產養殖與糧食安全”“2020江蘇省河蟹產業體系健康養殖高端培訓會(興化站) ”等直播,受眾人數已達10多萬人。

(漁業經濟和信息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