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肝損傷模型的建立及保肝藥物篩選的技術研究與應用
日期:2018-01-12 12:02      作者:     來源:     字體大小 [ 大 中 小 ]
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高蛋白、高脂肪或霉變飼料的使用、抗生素和殺蟲劑的濫用等因素所造成的魚類肝膽綜合癥在全國許多地區頻繁發生,造成多種魚類的大面積死亡,給水產養殖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魚類肝膽綜合癥的病因多樣,但其共性都是造成魚類肝組織損傷,進而引起代謝紊亂并引發細菌和病毒感染而造成魚類的死亡。各種抗生素、殺蟲劑和抗病毒藥物都不能有效地控制魚類肝膽綜合癥,該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通過與匈牙利研究機構合作,對魚類肝細胞分離和培養技術進行了優化,使體外培養的肝細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的狀態達5-7天,為體外肝細胞損傷模型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在國內外首次成功構建了可用于魚類保肝藥物篩選的體外肝細胞損傷模型和在體肝損傷模型,并通過模型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闡明了中草藥對魚類的免疫體調節和保肝作用機理,篩選了11種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草藥提取物,開發了2種中草藥保肝制劑。在國內外首次通過魚類免疫細胞(外周血白細胞和頭腎巨噬細胞)的體外培養,在細胞水平上研究了中草藥對魚類非特異性免疫的影響。通過在體試驗和攻毒試驗,研究了4種中草藥對鯉魚、羅非魚和尖吻鱸的免疫調節和抗病力的影響。2013年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