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獨特的X-射線衍射電子探針分析(EPMA)技術,探索了我國刀鱭、鳳鱭、棘頭梅童魚、青海湖裸鯉、太湖新銀魚等重要經濟魚類耳石的環境元素微化學特征和類型,建立了江海、鹽湖與淡水河流間洄游性魚類耳石中對應于不同生境的Sr/Ca或Mg/Ca比值判別標準,以直觀而可視的線、面圖像方式,突破了傳統技術的局限,有效地把握了上述魚類的生活史特征,洄游履歷及其可能的生物學原因,特別是:(1)掌握了長江和黃海刀鱭的關聯性;(2)鳳鱭在淡水中孵化;(3)長江口鯔魚存在多樣化的洄游活動,有著孵化和早期發育需要鹽度適中的生境,而在隨后的生長和發育可以靈活地利用多種環境的生存策略。(4)對高原堿性咸水湖青海湖而言,耳石Sr:Ca比不適于作為研究洄游性魚類青海湖裸鯉生境變化的標記元素;(5)棘頭梅童魚耳石核心高濃度的Sr與大潮期間環境鹽度的突然增高有關;(6)耳石元素微化學特征顯示出太湖新銀魚不同群體的地理差異明顯,反映出耳石鍶鈣比特征具有可區別不同水域太湖新銀魚資源群體的潛力。2013年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